「中國與南海爭端工作坊:國際法、國際關係與政治經濟學的視角」
中國與南海爭端工作坊的緣起
近年來南海議題及爭端之發展,且出現了利害相關方的結構複雜化、衝突方式的手段軍事化、以及動員手段的法律程序化。具體而言,美國、日本、印度與澳洲等區域外國家的涉入,使原本的區域層級的衝突,具有升高為全球結構性的趨勢。中國大陸、越南、菲律賓、與馬來西亞等國,在南海快速且大量地改變爭議島礁的地貌。尤其,2014年中國大陸開始同時快速擴張永興島、永暑礁、渚碧礁、南薰礁等四個島礁的軍事建設,更是加深了各國對中國大陸軍事戰略意圖的疑慮。其次,菲律賓與越南在美、日兩國的援助下,採購大量軍事武器,包括潛水艇、戰鬥機、船艦等,使未來利害相關方的爭端被導向軍事衝突的機率益發升高。而從地緣戰略的角度來說,中國大陸亟欲藉由控制南海的海上交通線,同時突破其缺乏海上安全縱深的安全困境,與能源安全相關的麻六甲困境,以落實其「一帶一路」中的「21世紀海上經濟絲綢之路」戰略。最後,由於菲律賓藉由海洋法公約的爭端解決程序,對中國大陸提出強制仲裁程序,更使中國大陸面臨前所未有的海域爭端法律戰。事實上,南海法律戰不僅只是菲律賓所發動,越南剛生效的「越南海洋法」、中國大陸設立「三沙市」、海南省修訂「海南省沿海邊防治安管理條例」與「海南省捕魚規則」等,增添了各國可能欲藉由單邊立法益發使相關國家的互信降低。
由於我國與鄰國之海域主張重疊嚴重,更因涉及部分島嶼主權歸屬問題,使我國面臨十分複雜之國際海洋法問題。再加上國際政治的因素,在有「海洋憲章」之稱的1982 年「聯合國海洋法公約」談判及簽署階段,我國均無參與的機會。雖然我國已於1998 年制定「中華民國領海及鄰接區法」與「中華民國專屬經濟海域及大陸礁層法」,相關部會並配合增訂相關配套法規,以維護我國海洋權益,並能使我國在海洋事務上的策略與作為能與國際主流思潮相銜接,例如聯合國年度「海洋與海洋法報告」即是。不過,在面臨南海這兩年複雜化、軍事化、法律化等新的趨勢,我國實有必要從各個不同的視角,深入釐清中國在面對新趨勢下的南海爭端戰略,以釐清我國可能的南海對應策略思維與方向。據此,中國大陸研究中心欲藉由舉辦一系列「中國與南海爭端工作坊」,分別從國際法、國際關係、與比較政治等視角,分析上述南海爭端新趨向及其對我國的影響。
中國與南海爭端工作坊的執行方式
本系列工作坊預計於104年6月、9月、10月、12及105年3月、4月,進行一個月一次的工作坊活動。每一次工作坊活動將都將分成三種主題,亦即「國際法」、「國際關係」與「政治經濟學」等三個領域的學者,發表其對「中國與南海爭端」的研究。每一位參與發表的學者,均將配置一位與談人,以增加工作坊中的對話深度。
104年中國與南海爭端第一場工作坊
發表人: Yongwook Ryu澳洲國立大學國際關係學系研究員
題目方向: 南海是否為中國的核心利益?
*時間協調中,有興趣參與請密切注意網頁公告,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