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佛/臺大/立法院交流論壇-中共二十大對區域穩定及經濟關係的挑戰--相關報導(一)

江啟臣委員辦公室提供

(圖及新聞稿由江啟臣委員辦公室提供)

中共二十大10月16日開幕,勢必影響區域穩定,對兩岸政治、軍事、經濟造成新挑戰,江啟臣委員認為,兩岸雖互遞橄欖枝,但雙方的堅持,讓兩岸關係呈現拉鋸狀態,兩岸要對話,美中台三邊要穩定,就應回歸中華民國憲法的政治基礎上,雖與會美台學者認為,由於中國經濟對國際貿易依存度仍高,短期內應不會攻打台灣,但江委員認為時間很難談,他認為只要議題設定上有促統、統一、武統議題,就需要持續關注。

 

哈佛大學甘迺迪政府學院與台灣大學中國大陸研究中心,今(18日)於立法院舉行「中共二十大對區域穩定及經濟關係的挑戰」論壇,由國民黨立委江啟臣與民進黨立委何志偉協辦,邀請哈佛大學甘迺迪政府學院康義德(Edward Cunninhham)主任、台大中國大陸中心特約研究員尹麗喬(George Yin)、台大中國大陸研究中心主任徐斯勤和台大政治系教授陶儀芬出席研討。

 

江啟臣委員認為,在全球安全觀改變下,世界上的超強基本上都在進行一個典範的移轉,從全球化下的相互依賴,轉變到減少依賴的獨立自主,這一次的二十大,以鬥爭代替改革,安全取代開放,回應了全球安全觀的典範移轉,某種層面上回應了美國在安全上的作為。針對中共二十大對台灣的影響,江委員提出五點,第一、中共化被動為主動,反對外力干涉,避免台灣問題進一步國際化,中共不斷強調統一及不放棄武力犯台,希望在台灣議題上找回主導的發球權,在這當中最主要的就是把美國當作首要的應對對象,除了針對美國之外,中共也試圖緩和與美國交惡的速度,同時希望維持與主要貿易夥伴,尤其是西方國家的互動,因此G20的發展會是下一個關注點。

 

兩岸雖互遞橄欖枝,但雙方仍互有堅持,江委員認為,中共在反外力與反獨上加大力道,但在促統上態度卻明顯放軟,習近平口頭政治報告中「繼續深化兩岸各領域融合發展」似乎就是在回應蔡總統的國慶談話中「願意和北京當局,尋求雙方可以接受,維持臺海和平穩定的方法」,但同時中共堅持不放棄武力犯台,蔡總統也堅持「互不隸屬」、「主權不容侵犯併吞」,使得兩岸關係呈現拉鋸狀態。

 

面對大家對武統的擔憂,江委員也強調,中共短期內不太可能入侵台灣,但讓人擔心的是擦槍走火的可能,因此要回到雙方都認同的政治基礎上重啟對話,美國有一中政策,中共有一中原則,台灣應回到中華民國憲法的基礎上,三方才有可能找到公約數,美中台三邊關係要平衡,江委員認為,這是一個大三角和小三角間要找到平衡的問題,大三角是美中台,小三角是藍綠紅,這兩個三角要維持平衡,最大的平衡點就是中華民國,如何在台灣內部繼續擴大這個最大公約,是未來美中台三邊還有藍綠紅小三角關係,能維持平衡、進行對話的關鍵。

 

江委員認為在安全觀的典範移轉下,台灣有事、晶片有事、經濟就有事,但當半導體跟晶片開始外移的時候,台灣是否還安全,這件事是目前要馬上思考的,當其他國家開始重視半導體供應鏈安全的時候,台灣的護國神山是否還能屹立不搖,台美關係堅若磐石,是美國與台灣,還是美國與台積電,這是中華民國站在國家安全、主權獨立的立場上,必須優先思考的課題,護國神山雖大,但當其他人開始愚公移山時,我們不能排除被複製的可能,這是在安全觀轉移下台灣必須立刻面對的問題。

 

江委員表示中共在軍事上,短期內為了維穩,針對美國「台灣政策法」、「國防授權法」可能會冷處理,但明年一定會有所回應,因為TPA跟NDAA都涉及軍事援助、加速軍售,包括授權美國總統可以緊急撥放10億美元的美軍庫存武器給台灣使用,甚至軍委會主席也提到未來5年100億的軍援,超越原本TPA的5年65億,中共為了維穩短期內或許不會有太大的反應,但是未來勢必在兩岸的軍事上面做出回應。江委員認為中共武力犯台或武統的時間難有定論,因為這不是時間表的問題,而是在議程表上一直存在,只要議題設定上有促統、統一、武統議題,就要持續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