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術活動與計劃-研究計畫

「中國經濟與兩岸經貿交流」研究團隊

可能的研究方向:

議題領域 可能的研究面向 相關重大議題
兩岸產業分工與結構變化 中國經濟轉型以及東北亞、東南亞各國的經濟政策與發展,牽動我國經濟結構變化與發展,是眾所週知的事實。首先,在臺灣產業在意所謂紅色供應鏈的同時,中國經濟 (包括臺商) 也在近年人民幣升值與工資上揚後,面臨全球分工價值鏈轉移的威脅。情勢轉變如此迅速,致使幾年前出爐的部份知名實證研究報告,結論很可能已與當前所需情勢不符。其次,在競爭對手南韓的FTA策略已無法回頭,且ECFA、TPP、FTAAP等大型自貿協議均陷入僵局下,包括五加二產業與新南向等策略應如何開展並調整,亦須持續注意並提出建議。 中國產業轉型、紅色供應鏈、全球價值鏈、臺灣產業政策
兩岸資金技術流動的規模與變動 兩岸經貿交流以來,一項持續不變的關注焦點是,在中國經濟轉型且政經風險並未顯著減低下,我國資金技術人力資本持續流向對岸的情況,尤其是繼製造業之後的服務、金融、新創等產業,若未能有效監督管理,很可能為我國經濟增長動力與金融穩定性產生負面影響。 兩岸資金技術流動、相關指標建構
中國貨幣金融政策與資產價格 近期國際貨幣基金研究報告亦顯示,貿易仍舊是中國對東亞國家金融市場產生外溢影響的最主要管道,但其貨幣金融情勢的重要性則持續加強。我國已與中國簽訂貨幣清算協議並開啟人民幣市場,其貨幣匯率金融政策 (例如一籃子貨幣政策是否以穩定國內物價為優先,金融業銀根鬆緊與打消壞帳方式) 對於我國經濟影響程度的增減,也可使用較細緻的方法來衡量。 中國金融情勢、臺灣人民幣離岸市場發展
中國經濟金融發展史 一項看似與現況無關但無法被否認的事實是,我國一般大眾甚至學界,對於中國經濟金融發展的歷程,並不十分了解,而這個國家卻同時是我國最大貿易夥伴與最具威脅者。理解中國經濟金融政策的邏輯,其實對於認識人民幣國際化的歷程,以及其他國際貨幣形成的歷史經驗與條件,有很大的幫助。 百年來中國金融政策歷程、銀行業發展

研究人力:
►院內合作成員:

姓名 職級 單位 專長
劉錦添 教授 臺大經濟學系 應用個體計量經濟、健康經濟學、勞動經濟學
江淳芳 副教授 臺大經濟學系 政治經濟學、應用個體經濟學
葉國俊 副教授 臺大國發所 兩岸經貿、歐盟經濟貨幣整合

►院外合作成員:

姓名 職級 單位 專長
馮炳萱 副教授 清華大學經濟學系 國際經濟學、產業經濟學、經濟發展

►國際合作成員:

姓名 職級 單位 專長
TANG, Heiwai Assistant Professor School of Advanced International Studies, Johns Hopkins University, the U.S. 中國貿易與對外投資

►研究生成員:

姓名 指導教授 單位 論文主題
羅文晴 葉國俊 臺大國發所 中國的一籃子匯率政策與物價水準穩定

 


計畫名稱:中國經濟與兩岸經貿交流研究團隊

計畫主持人:劉錦添、葉國俊